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
一. 积累与运用(共7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箕畚.(běn) 孀.妻(shuāng) 绝.(yǎn) 按辔.(pèi) B.畎.亩(quān) 缥.碧(piǎo) 横柯.(kē) 荷.担者(hè) C.萋.萋(qī) 曩.者(nǎng) 泠.泠(líng) 折戟.(jì) D.燕.然(yàn) 弓弩.(nǔ) 穷匮.(kuì) 经纶.(lú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5分)
(1)夕日欲颓 指通豫南 沿朔阻绝 ( )(2)水面初平 互相轩邈 五色交晖 ( )(3)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 清荣俊茂 ( )(4)星河欲转 从流漂荡 沉鳞竞跃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5分) A.窥谷忘反 B.军土吏被甲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B.望峰息.心(平息) 居天下之广居.
(住进) 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D.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 5.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9分) (1)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能龀,跳往助之。 6.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5分) A.请以军礼见 B.方七百里
C.达于汉阴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谭中鱼可百许.头 B.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使百姓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C.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怕挖不平吗?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泉水撞击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鸟儿友好地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三峡》一文先总括三峡概貌特点,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写四季景色并不严格按四季顺序写,而是按三峡景色特征先写夏,再写春冬,后写秋。
B.《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意在让友人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美。
C.《周亚夫军细柳》中,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村托,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品质。
D.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10.用古诗文原句填空。(30分)
(1)《三峡》中,用“ , ”描绘出山形的挺拔险 峻;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使至塞上》中,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的诗句是: , 。
(4)《黄鹤楼》中,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村,流露出物在人非之感的诗句是: , 。
(5)《赤壁》一诗中,诗人大照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诗句是: , 。
(6)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表明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的句子是: 。 , ! 二、古诗文阅读(共41分)
(一)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进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各是什么意思?(2分)
2.“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二)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寞飞霜。
1.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本诗中的“逼”字用得非常妙,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4分)
(三)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中,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约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8分)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绝.长江(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
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3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4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考答案 1.A
2.(1)朔—溯 (2)晖—辉 (3)俊—峻 (4)漂—飘 3.C 4.B
5.(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能龀,跳往/助之。 6.D 7.A 8.B 9.B
10.(1)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2)入则无法家拂土 出则无敌国外患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篷舟吹取三山去
二、(-)1.“结庐”指建造房舍;“日夕”是傍晚之意,(答其中之一即可) 2.傍晚时分,飞鸟结伴飞返山林、描绘了一幅美好宁静的黄昏美景图;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归隐山林的悠然自在、恬淡闲适。(意思对即可)
(二)这首诗表现了闺中少妇对远方戍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借“丁丁漏水”、“漫漫轻云”、淡淡的“月光”、秋虫的鸣叫,来描写思妇的彻夜难眠、表达其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2.“逼”字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来临,秋虫彻夜鸣叫的情景,衬托出思妇难耐的寂寞;也写出思妇因秋天来临秋虫鸣叫而想到丈夫此刻正缺御寒之衣,自然抒情。
(三)1.(1)同“缺”,空隙、缺口 (2)延长 (3)饮酒 (4)横渡 2.C
3.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来(早晨)到傍晚时分,(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1)连编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
(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