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
.1
【答案】(1)山岛竦峙 (2)温故而知新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 (5)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6)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一夜征人尽望乡 (8)遥怜故园菊 (9)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每空 1 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解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竦峙、郎、藤、渝、岐、逢、啼”等字的书写。
.2
【答案】D(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D 错,《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末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逸事。
.3
【答案】(1)凋 jù(2 分)
(2) 无论(不论、不管) 都(2 分)
(3) 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或: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2 分)
【解析】(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查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查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凋”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遽”即生僻字。
(2) 本题考查考生填写关联词语的能力。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 根
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与下文的 “应当受到保护”之间的根本关系是条件关系,所以应填“无论(不论、不管)……都……”。
(3) 语序错误。把“成为”移至“全社会”之前即可。即改为“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
【答案】C(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C 项理解分析不正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的意思是旧的不好的事物终将过去,新的事物必将到来,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5【答案】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行舟之人视野因之开阔。顺风而行,大风将帆鼓成弧形,船帆高高挂起,真是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行船图。(2 分)
语文 第 1 页(共 5 页)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6
【答案】(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相比。(3)好。(4)再、又。(每小题 1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7
【答案】B(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 项断句不正确,应改为:汤汤乎/若流水。
.8
【答案】(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2 分) (2)(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未若,不如。
.9
【答案】我认为谢太傅和谢道韫,钟子期和伯牙都是知音。甲文中谢道韫说完“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大笑乐”,他虽未明说,但表现出自己对谢道韫极其欣赏之情,惺惺相惜之意跃然纸上。 乙文中伯牙的每一次琴声要表达的意思,钟子期都能非常准确地捕捉,两人可谓知音。而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终身不鼓琴,也表达了他对知音的重视和珍惜。(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谢太傅“大笑乐”,表现出自己对谢道韫极其欣赏之情。乙文中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终身不鼓琴,也表达了他对知音的重视和珍惜。
.01
【答案】A(3 分)
【解析】A.错误,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敬仰。故选 A。
.1【答案】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1 分)使用药料多;(1 分)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1 分)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1 分)
语文 第 2 页(共 5 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可知其工序复杂;“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可以看出制作出来的茶干精致好看;“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可以看出茶干结实有咬劲的特点。连老大的儿子都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可见制作茶干需要使用很多的药料。
.21
【答案】(1)“一”“就”连用,突出了过年时连万顺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从侧面突显了连老大的为人和气。(3 分)
(2)运用设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作者对连老大年年如是、为孩子们郑重地做这些事的态度的赞美。(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①句“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中“一……就……”连用,再加上“惦记”写出到了过年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吃茶干,一是强调茶干的好吃,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巨大,二是侧面衬托出连老板的和气,人缘好。②句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作者对连老板年年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等行为的好奇,引发读者思考和注意。
.31【答案】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勤劳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写连老大是为了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4 分)
【解析】本题考查为何这样写的目的。根据文中对连老大的描述,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信用好,为人和气, 很勤快。就是靠这些普通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制作出优质茶干。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颂扬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的美好可贵的品质。
.41【答案】①对茶干失传的惋惜(或无奈);(2 分)②对传统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有责任去抢救保护;(2分)③连老大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深层意蕴的理解。“这种东西”主要指茶干,也指像茶干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消失的一些事物,表达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没有了”也就是消失了,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再也不会出现,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这些消失的事物,有落后的,也有需要保护的;像本文所写的“茶干”是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无论制作的工艺还是成品的影响都是令人赞叹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
.51【答案】A(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错,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 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
语文 第 3 页(共 5 页)
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61【答案】(1)“挡”是遮挡住的意思,“落叶”代表生命的凋零,母亲担心我会触景伤情,加重消极情绪,丧失信心,逃避现实。(3 分)
(2)不好。“央求”是恳求的意思。反映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生活的阴影,重塑生活的信心。如果换成“期待”,缺少了“求”的意味,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的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心理。(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1)“挡”本义指遮挡住,这里是母亲的动作,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2)“期待”指期盼;等待。“央求”指恳求,乞求。“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而“期待”则不能表达“求”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71
【答案】忍住儿子瘫痪对她的巨大打击,忍住自身的病痛,忍住儿子的暴怒无常,理解他,宽容他。(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重病缠身的母亲,在最后时刻,这里的“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忍住自身的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81
【答案】D(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即可。ABC 三项正确。D 项,与文本“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不符。
.91【答案】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材料三分析原因即可。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可以分析出,可以读的书种类多了,没必要非得去读名著;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由于碎片阅读、网络阅读的流行,当下中国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02
【答案】示例:文学经典需要导读,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才能进入阅读状态。(3 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必须结合材料,建议切实可行。如:普及名著,利用微信,
QQ 等进行扫码免费送书。
21.【答案】(1)× (2)× (3)√(3 分)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判断作答。(1)《朝花夕拾》是散
语文 第 4 页(共 5 页)
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不是《琐记》。所以(2)表述错误。(3)正确。
.2
【答案】《五猖会》 “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依据自己的阅读和识记作答。
.32【立意指津】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做一件好事时,其 内心是非常愉悦且颇感幸福的。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以此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即可,本题目写作难度不大。该材料中有两种关键词,一个是“善”,一个是“乐”。写一件事,“快乐”是做这件事的心理感受,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做某件事我很快乐。本作文可以写一件让你感受快乐的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本文重点写一件事或者一个场面,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最好几种细节描写交叉使用。
语文 第 5 页(共 5 页)
语文 第 6 页(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