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招考真题

2023-11-19 来源:汇智旅游网


教师招考辅导讲义

槐荫区教师招考2011真题精选

一. 填空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说明了( ) 2知识按功能分为 ( )

3给我一个健全的儿童,一个人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是( )著名理论

4( )是检验一个学生的手段 5评价的三个作用( )( )( )

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

7.《 学记 》是最早的教育专著,亚里士多德所著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论著

8.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 教育者 ) ( 受教育者 ) 和 ( 教育媒介 ) 9.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体自身条件 ) (环境 ) 和(活动 ) 10.我国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 11.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世界 ),和(未来 )”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素质 )教育。 12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 全面发展教育 )原则,( 启发性)原则,(直观性 )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13.素质教育是以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 )为宗旨的教育。

14.班会一般有三类,( 主题 )班会,生活班会,和(事务)班会。

15.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的学习,( )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6. 奥苏贝尔将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_____________。 17. 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要求是整体设置__九年一贯制___________的义务教育课程。 18.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__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19. 教师成熟的标志是关注__学生___________。 20. 范例教学程序的提出者是___瓦根舍因__________。 二. 选择题

1.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是 ( )

A.具体性和抽象性 B.直接性和间接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形象性和概括性

2.某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犯了某个错误而受到批评、自己就不再那样做,这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被班杜拉成为 ( )

A.直接学习 B.观察学习 C.行为学习 D.不作为学习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的认知基础差 B.教师的知识、能力不一样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 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

A.赫尔巴特 B.M-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

A.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心理学上指的是 ( )

A.首因效应 B.同体效应 C.成功效应 D.瓦拉赫效应

7.学生道德效应与丰富多彩的兴趣和文体活动等结合起来,这体现 ( ) A.道德建设要寓教于乐的要求 B.道德建设要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要求

C.道德建设要让学生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的要求 D.道德建设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8.某学生成绩差,却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家中有钱,父母经常给他买高档衣物,以此来求得心理的满足这用了( )的心理防御方式。 A.升华 B.退行 C.补偿 D.转移 9.在智力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想象力 B.思维力 C.记忆力 D.观察力

10.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为人师表 11.下列不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 B.知行统一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统一 12.《爱弥儿》是( )的教育著作。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1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 )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1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三. 判断

1.加里培林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 )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教育论》。 ( ) 3.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创建班集体。 () 4.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 ( )

5.营养和儿童身体智力发展的关系。 ( ) 6.课堂气氛定义。

7.虽然教师不是课程资源,但是„„( ) 8.高考是形成性评价。( ) 9.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 10.新课改的目标。。。。。。。( )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 2.课程标准

3.发散思维 4.心理健康 5.情感陶冶法

五.简答 1儿童观

2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六论述

1教师让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少一罚十错一罚百结合所学理论说明一下 2《让我们荡起双浆》有哪些物理知识,列举三条

3一个孩子被老师讥笑. 谩骂. 冷落;换了个学校却得到老师的夸奖以至于很优秀,请分析

济南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填空

1.记忆的过程: ( ) ( ) ( )

2.智力的核心: ( ) 3.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方面的著作:( ) 4.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 )( )( )( ) 5.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 6.教师的根本任务:( )

7.“鱼与熊撑不可兼得”说的是成就动机中的哪个冲突:( )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 )对人的影响因素 9.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

10.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出( )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20分)

1.某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来的快去的也快,指出他是哪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教学

C.开班会 D.心理健康咨询

3.教师的教学机智说明教师节工作的具有( )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说明教师工作具有: A.创造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5.《大教学论的》作者: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昆体良

6.儿童发展具有一个关键期,要抓住关键期来教育学生,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奥苏泊尔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涅 8.( )被成为课程评价之父。

A. 杜威 B.夸美纽斯 C. 泰勒 D.裴斯泰洛奇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赛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10.教学过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A.引发动机 B.巩固知识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D.运用知识 11.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使用的教育方法:

A.说服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锻炼法 13.人骑车时手,眼,耳并用是利用了: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14.看书时开始的内容忘的较少,中间的忘的多,这是因为开始的内容只有一种影响: A.记忆的前摄抑制 B.遗忘 C.记忆的倒摄抑制 D.迁移

15.看书时用笔画出重点,便于以后读,这是利用了: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的选择性。 1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含(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 17.创新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智力 D.创造性。 18.高兴,心情舒畅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应激 B.激情 C.情感 D.心境。 19.一个学生胆怯,老师应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20.奥苏泊尔的提出了( )理论: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多项选择

1.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指向性 2. 情绪状态分类有: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情感 3.长时记忆中的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4.情感的一般形式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操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与阶段性 B.特殊认识过程 C.发展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三、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

2.智力技能

3.学校教育

4.教学原则

5.正迁移

四、简答

1.结合遗忘规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

2.能力的个性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2.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2011年济南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 识记、保持、再现 2. 抽象思维能力 3. 《学记》

4. 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5. 注意的分散 6.教书育人 7. 双趋冲突 8.环境

9.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氛围 10.先快后慢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C 7.A 8.C 9.C 10.C 11.D 12.B 13.B 14.C15.D 16.D 17.B 18.D 19.B 20.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 2.ABC 3.CD 4.ABC 5.ACD 四.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智力技能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简答

1.结合遗忘规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复习要适量(过度学习) (5)采用尝试回忆法

2. 能力的个性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二,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六. 论述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答案要点:1、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方面在行为上的表现。心理学上有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了解气质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人应当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使自己成为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的人。 其次,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当中,都可以找到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第三,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3.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做好教育工作。 第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第二,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第四,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2.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

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 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案要点: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 精选教学内容 4. 改进教学方式

5. 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 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济南市天桥区教师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强调“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康德 C.马卡连柯 D.陶行知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

3.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们的思维反应却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是贯彻( )原则的基本要求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和连贯原则 5.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6.加涅提出了( )的模式

A.积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 7.当某儿童看见一只小花猫而说“这是一只猫时”,他所进行的理解活动是( ) A.对语言的理解 B.对事物类属的理解 C.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D.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8.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9.“教育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科夫

10.一般而言,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是( ) A.惩罚 B.表扬与奖励 C.批评与指责 D.失败 11.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 )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社会

12. 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前西德等学制属于_____ A.单轨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 D.分支型学制 13.1903,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_____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

14.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15. 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 场独立型 B 沉思型 C 场依存型 D 冲动型

16.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1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8.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A.民主管理 B.平行管理 C.集体管理 D.目标管理

19.关于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论述的是( ) A.斯滕伯格 B.桑代克 C.维果茨基 D.皮亚杰 20.元认知是思维的( )系统

A.动机 B.联想 C.发生 D.监控

二.名词解释

1. 范例教学

2. 学习迁移

3. 美育

三.简答

1.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影响知识运用的因素?

4. 如何建构学校文化?

四.论述

1. 谈谈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班风?

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材料略)

3.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材料略)

济南市天桥区教师考试真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C 6.A 7.B 8.A 9.D 10.B 11.A 12.D 13.A 14.A 15.D 16.B 17.A 18.B 19.D 20.D

二.名词解释 1. 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教学理论流派之一。 2. 学习迁移

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 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上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三.简答题

1. 谈谈如何实现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提高自主反思能力 (3)进行教育研究 (4)丰富专业知识

2.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用性。

3.影响知识运用的因素? (1)课题的性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水平 (3)学生的智力因素 (4)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5)解决问题的策略

4.如何建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进入学校领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精心取舍、组织,建立适宜的文化环境,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是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习惯、风俗、民约、传统、时尚、规范、语汇、价值观念等,这种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种反映,但其内容则与成人文化有别,是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4. 谈谈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设良好的班风: a. 讲道理 b. 树立榜样 c. 严格要求 d. 反复实践

5.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a)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b) 设置合适的目标 c)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d) 训练归因 e)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 f)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3.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材料略)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c.重视常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三

一.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来并把它的标

号写在题后的括号里,本大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为( ) A.1880年 B.1879年 C.1876年 D.1869年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孟母三迁”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社会活动 D.教育 4.我国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5.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奥苏贝尔 D.华生

6.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B.行为

C.意识 D.心理过程 8.性善论的提出者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9.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的(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10.主张把一切教育交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两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免收(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2.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3.再造想象的条件有( ) A.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D.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4.动机功能包括( )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整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____。” 2.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

4.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________。 6. ________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驱力。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和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要素。 8.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________。 9. ________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他们的体质。 10.格式塔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11.注意分为________、无意注意和________。

1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四大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________、________。 14.“但愿人长久”的下句是________。 15. ________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自我效能感

2.学习期待

3.教育目的

4.课外活动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5.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试述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A 5.A 6.D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D 4.ABCD 三.填空题 1.基本结构

2.职业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能力健康 3.发散思维

4.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5.裴斯泰洛奇 6.动机

7.教师 学生 8.艾宾浩斯 先快后慢 9.体育 10.顿悟 11.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12.现代化

13.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14.千里共婵娟 15.五四运动 四.名词解释

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 3.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体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4.课外活动是指在课程计划或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 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3.智力是使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而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思维上,其中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因此,创造力与智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 两者的关系可以具体表述为:(1)低智商者难以有高的创造力;(2)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3)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低创造性,智商水平可高可低。这

表明:第一,创造性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包含了智力测验未涉及的智慧品质,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第二,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须的,但是超过了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

4.环境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直觉得、可控的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5.(1)维持功能 (2)促进功能 (3)发展功能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想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想要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大量依据一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教师的言论行动、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布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首先,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担不是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C.杜威 D.桑代克

2.( )年六月,十届人大常委会将修订义务教育法列入立法计划,义务教育工作随即启动。

A.2006 B.2000 .C.2001 .D. 2003 3.发展旅游业是为了 ( )

A.提高综合国力 B.发展第三产业 C.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D.加强与国外的沟通与交流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5.新课程倡导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6.许多人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 )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7.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为 ( )

A.综合 B.分析 C.概括 D.抽象 8.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 )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 C.控制评价过程 D.利用评价结果 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 (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10.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师范性 D.主体性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学生回答的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13.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

A.自我学习 B.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 D.自我反省 14.王芳多愁善感、聪慧多疑、孤僻清高,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桑代克认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联接,因此他的学习理论称为 ( ) A.顿悟说 B.试误说 C.刺激 D自我反省. 16.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学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7.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 )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8.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 A.定势 B.变式 C.原型 D.内化

1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质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 ( )

A.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20.精神文化包括 ( )

A.校园文化和制度文化 B.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D.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两个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师的效能感包括 ( )

A.低级效能感 B.高级效能感 C.个人教学的效能感 D.自我效能感 E.一般效能感 2.中学生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的方法有 (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4.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所造成的影响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5.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自2007年8月月1日起实施,其内容包括 ( ) A.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岁的公民

B.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并接受义务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E.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我国当期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特殊形式是___。 2.知识学习的方法是___和___。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___、___、___。

4.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基本途径是___。 5.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___、___、___。 6.我国正式施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学制。

7.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有___;___及同行和学生的评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2.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五.论述(10分)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六.作文(30分) 关于学,古人云:“善学者师惰功倍;不善学者师勤功半。”关于教,古人云:“有教无类”,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2. 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字数800左右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A 6.C 7.C 8.C 9.D 10.B 11.A 12.D 13.B 14.D 15.B 16.A 17.B 18.A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

1.CE 2.ABCDE 3.ACDE 4.ABCD 5.ABD 三.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 复式教学 2.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3.国家课程管理 地方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 4.讲授法 课堂教学

5.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6.癸卯学制 7.自评 专家

四.简答题

1.(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4)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2.(1)确定集体奋斗的目标

(2)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论述题

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 (1)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他把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的需要,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一得到满足,由此

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

(3) 后三种需要是生长的需要,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4) 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满足部分需要之后才能出现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这种需要将内外动机结合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 六、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