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全面准确地掌握经济学学生对本专业的看法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尤其是就业的想法与情况。同时,最真实的掌握当前经济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趋势。从而能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 毕业生;就业 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中的基础性专业,经济学类其他专业都是对经济学某一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拓展。因此,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学习离不开“广”字。有鉴于此,经济学专业主要着眼于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力求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所学知识对与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尽管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广”,但也存在专业技能不“专”的弊端。因而,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前期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益艰难。
1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现状调查
笔者对2010届经济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44份。在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以下结论:
1.1 选择经济学最初的出发点
初始选择经济学,有40.5%的人是从经济学专业的职业前景考虑的,仅21.6%的同学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为新中国发展的中心,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1世纪更被喻为经济发展的世纪,国内外对经济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随之
增加,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使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许多岗位又找不到适合的人才。以就业而论,许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是从该专业的职业前景出发的,因而,经济学就成为首要的选择。
1.2 对经济学的认识
有79.7%的同学对经济学的认识是基本了解,这是因为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对经济学已不是当初的一无所知了,而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只有8.1%的学生对经济学很了解。这是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无止境的,许多专家都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的,而经济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以三年短暂且肤浅的学习,是无法了解其精华与深度的。
1.3 是否转出经济学,另选他专业
有32.4%的同学会变更自己最初的想法,而另选其他专业。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有许多人认为学习的东西广且泛却缺乏精华,无法适应将来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有67.6%的人会继续初始的选择。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经济学现在的教育就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发展的,广且泛的学习使他们涉猎更多更新的知识,在踏入社会时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而非受到专业的束缚,不能伸展。
1.4 就业压力是否大
有31.8%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很大,这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的衰退,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愈来愈多,“僧多粥少”的情况使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有64.2%的同学认为经济学专业就业压力一般。这是因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使许多人能充分的认识到
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所锻炼出来的能力,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又不会盲目自大,毕竟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衡量形势与能力中,认清形势,了解自我,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另外还有4.1%的同学认为就业没什么压力,很轻松,因为在人才需求如此之大的社会,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能力。
1.5 引起就业压力的原因
就业形势近年来日趋严峻,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学学得比较泛,再就业显得优势较弱,在调查就业难的原因时,有34.7%的同学认为来自专业能力,14%的人认为是与个性、能力和岗位的匹配度有关。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谓的人才就是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时必须把自己所学、所知、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的人,从而能力的大小被作为用人单位衡量就业者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毕业生将自我能力的缺乏看做是就业压力的首要原因。
1.6 解决就业定位困惑的途径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职业的类别愈来愈多,繁多的职业增加了就业者的就业机会,但同样也促使应届毕业生对职业的定位产生困惑。解决就业定位困惑的途径,37.6%的人选择自己思考解决,这是因为作为21世纪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我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毕竟接着下来的道路是需要自己走的。但独立不等于刚愎自用,我们清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也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14.9%的人选择与朋友、同学探讨,27%选择与父母商量,还有选择与老师兄长等研究。
1.7 求职渠道的选择
对于刚准备出去找工作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校园招聘会、社会上各类招聘会仍是首要的选择,两者分别在就业渠道中占31.5%和31.2%,同时人才网站占18.8%,这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广泛、及时使人才网站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宠儿。
1.8 就业地区的选择
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其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毋庸置疑,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创业前景都是位于全国首位。相较于东部地区,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人就很少,人才的流向比例明显的失去平衡。
1.8 被调查者中有40.1%的同学选择愿意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且有21.6%的人选择去广州、深圳,中部城市;其次,愿意去西部的只有3%,究其原因,44.5%和25%的同学认为在中东部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这是吸引他们的两大重要因素。其次,在这些地区生活条件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毕业生对于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视,同时,择业地区的扎堆现象比较明显,需要政府对于西部就业政策更多的支持。
1.10 对于是否愿意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工作,大部分被调查者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达到70.9%,有22.3%的人乐于接受,坚决不接受的占到6.8%,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到小城镇去工作并不是他们的首选,对此他们仍抱有谨慎的态度,就业心态还有待调整。1.11 对就业环境的主观要求方面,有奖金、适当的补贴、带薪休假(休产假甚至陪产假),管理民主和一周能够保证上班两个休息日并且按照国家法定假期休假三项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3.9%、20.5%和19.2%。而选择就业环境竞争大点好的学生只占8.4%。反映了同学们在工作中的竞争意识普遍的不是很强。竞争意识较弱,放松了对自己
的要求,导致对公司所给自己的福利要求的高而自己对应为公司所做的工作要求不高。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形成了社会对大学生普遍的眼高手低的印象。
1.12 在求职时,78.7%的人对于在该工作单位能否挖掘自己的潜能、个人的发展空间如何都会给予着重考虑。而相对于个人发展空间来说,大学生对于薪金和福利的要求排在了次位,只占9.9%和7.8%。这一现象反映了同学们不再以薪金的多少为主来择业,而是更多的考虑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择业越来越理性化。
1.13 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最想进入的行业以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政府机关为多,总比重达到65.5%,商贸业比重也较大,占到13.9%。这些行业大都是与在校时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相对口或相关联的行业,选择面相对来说比较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选择职业。
1.14 针对13题,之所以选择该行业,有35%的人是冲着该行业收入高去的,仍有29.3%的人认为是朝阳产业,前途远大;有14.2%的人认为他们之所以选择该行业是因为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在学校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工作中去;只有9.3%的人认为他所选择的行业创业机会大,另一方面反映出同学们对于自己创业打拼的热情不高。
1.15 良好的薪酬福利,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从业经验是同学们进入某一企业最希望得到的,分别占到17.3%,15.8%和13.6%;其次是良好的专业技术,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所占比重也较大;而团队合作技巧只占8.2%。同学们在希望得到良好的薪酬福利时,也迫切希望了解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获得从业经验和掌握专业技术,也反映了同学们在学校期间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不足和缺乏。要求同学们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努力向企业的人才要求倾斜,努力使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增多,企图达到切合企业所要求的能力。
1.16 对刚进工作岗位的预期月薪,78.3%的人都选择在1500~3000元,3000~5000元的占16.89%,有1.35%的人选择月薪在5000元以上。说明在校大学生对自己薪酬的预期还是挺高的,但具体能不能得到自己预期的薪酬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2 经济学专业就业现状主要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二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2.2 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2.3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
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3 经济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3.1 针对毕业生本人的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