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Java_EE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和机遇

2022-07-10 来源:汇智旅游网
Java EE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近10年的发展后,Java EE已经演变为当前企业的主流计算平台。开发者再也不能够简简单单地将Java看成一种编程语言了,其产业和技术链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的企业系统的各个环节。本文试图对Java EE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现状

整体而言,Java EE平台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现如今,整个Java SE/Java EE/Java ME平台已经开源了,这在Java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许多开源实体已经参与到许多重要的Java EE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中,比如EJB 3.0的推出、Java EE 5平台的发布。这些讯息也告诉我们,整个Java EE平台已经非常成熟,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新的机遇,并进一步去推动自身的发展。

无论是Java EE规范的制订者、Java EE容器厂商,还是Java EE工具提供者、和基于Java EE开发的ISV,开源社区已经在它们身上扮演着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

可以看出,开源已经成为了Java EE的主基调,这是一种全新的协作、互动模式。

从开源谈起

开源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其蕴涵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ISV而言,这意味着软件的研发模式需要转变了,尽可能采纳成熟的、主流的开源技术来打造我们的系统。此时,我们不用去关注开源技术的底层实现和维护工作,因为整个开源社区在积极推动这一重要而基础的工作。

来研究一个案例。开源领域的Spring已经成为了构建Java EE应用的事实上标准,它将Java EE领域中不同容器的差异性蕴藏起来,为开发人员暴露了统一的、一致的接口。采纳Spring架构目标应用后,应用的可移植性(便携性)不再是问题,而且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和开发体验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应用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与此同时,Spring还在不断地超越Java EE平台技术本身。难道我们的系统有理由不架构在这类开源技术上?其实,

这是一种精细化分工。ISV们再也不用在这类基础工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类工作还很难做好。ISV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系统的业务逻辑和功能的实现上。

再来研究一个案例。大部分开发者都会采用开源领域的Eclipse(WTP) IDE来开发目标系统,其安装方便、可扩展性强。从Eclipse 3.2开始,OSGi成为了它的微内核,这是一重要的使能技术(后续内容会重点讨论到它)。Eclipse几乎成为了大部分ISV们首选的IDE。BEA/Borland/Oracle/RedHat等公司全面拥抱了这一扩展性强的工具平台,这不是在向我们暗示些什么吗?

因此,我们必须参与到这一开源社区中,并从其中吸取到丰富的养分,并使得目标系统的研发速度、质量能够有较大的提升。开源是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而且它也在诠释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比如,一旦用户对某开源技术的某些方面有更好的建议时,整个开源社区便会快速地响应这一需求。

POJO编程模型

开发出身的我非常注重目标应用采纳的开发模型。现如今,POJO编程模型是目前的主流开发模型。通俗地说,POJO的含义指,开发人员编写的Java类不会同Java EE API耦合在一起。

从分层角度划分,应用的架构由展示层、业务层、持久化层构成。如果采纳传统的J2EE技术开发应用,则这类开发模型肯定不是POJO编程模型。POJO的实质是回归到对象的本质,即OO编程。所幸,开源社区一直在推动Java EE的发展。比如,对于展示层而言,Tapestry一直在倡导POJO编程模型;对于业务层而言,Spring一直在倡导这一编程模型;对于持久层而言,Hibernate一直也在倡导这一POJO编程模型。本人开发、架构及咨询过的许多大型应用都是基于Tapestry+Spring+Hibernate组合。当J2EE看到这一开源技术栈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后,简化开发模型和力推POJO编程模型便成为了Java EE 5的主基调。比如,JSF 1.2已经成为了Java EE 5的标准件,这是类似于Tapestry的技术框架;EJB 3.0也将Hibernate的许多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即JPA 1.0。尽管JSF 1.2/EJB 3.0同Tapestry/Hibernate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这在Java EE发展史上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因为Java EE规范的推出是开源社区与商业实体协作的结果,这说明开发人员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

可以看出,我们没有理由不在新项目中采纳POJO编程模型。 敏捷开发

现有的软件市场是很残酷的,这势必要求我们能够控制好项目的开发风险。无论是开发过程本身,还是交付代码的质量和速度,这些都是项目要谨慎对待的。大体而言,我们要尽早将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暴露出来。比如,快速实现系统功能、引入持续集成、开发人员必须编写测试代码、等等。如有可能,功能测试(包括用户接受测试)尽可能采取脚本驱动,因为计算机最擅长做重复性工作。不管如何,项目中的各种基础工作如果能够做到具有“可回归性”,则这将为项目的成功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上述内容都是敏捷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是基于Java EE平台技术的项目才要求的,这些都是与语言无关的敏捷特性。但是,在敏捷开发的可操作性方面,Java EE项目确实具有自身的优势。比如,JUnit和TestNG为测试代码(包括单元、集成及功能测试)的编写创造了条件;项目持续集成的实施可以依托于持续集成服务器,比如Java版的CruiseControl;Selenium RC为自动化功能测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等等。

可以看出,现有的Java EE平台技术非常适合于敏捷开发,而敏捷开发也需要敏捷的Java EE技术。另一方面,敏捷开发的粒度也要合理控制好,如果太激进,比如不重视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则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无论如何,我们要重视敏捷开发! 发展趋势

现有的Java EE技术非常成熟,而且各厂商容器趋于同质化。实际上,Java EE 5的主基调,“简化开发”,也暗示了这一点。可以看出,Java EE 5在试图简化开发者视图(客户视图),即让开发者能够更方便、更高效地使用Java EE技术,而不是引入新的、Java EE容器级的功能。很遗憾,Spring 2.0、即将推出的新版Acegi、Hibernate 3.x、Tapestry 5.0等开源技术暴露的客户视图已经远远超越了Java EE 5。开发者很难再次去钟爱Java EE 5了。在J2EE 1.3年代,由于开发者没有太多的选择,加上那时候J2EE还是新生事物,因此开发人员真的是“不得不爱”。

与此同时,在服务器端,OSGi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钟爱。这将是未来若干年中重要的基础架构技术。 将OSGi应用到服务器端

试想,当我们的Java EE应用上线后,如果需要修改其中的部分内容,则我们通常要重新发布或重启这一目标应用吧?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如此!尽管一些容器厂商宣称自身的Java EE容器支持Java EE应用的版本化,但这毕竟是特定容器厂商的行为,而且这些专有特性的使用限制非常多。

一直一来,Java平台本身就缺乏这类规范。尽管Servlet规范针对Web应用引入了Servlet类装载模型,但这一粒度还不够细。比如,如果在同一Web容器内部的不同Web应用中需要使用到不同版本的同一类,则通过启用Servlet类装载模型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但如果同一Web应用内部要同时启用不同版本的同一类,则Servlet类装载模型是应对不了这一苛刻的需求的。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应用需要针对Web应用的不同部分进行真正的版本化(模块化)管理,进而矛盾产生了。

此时,历史悠久的OSGi便被企业注意到,并试图将它引入到服务器端。OSGi本身定义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类装载机制,并真正实现了“针对接口编程”。开发人员手中的Eclipse 3.2+便是基于它架构的。从目前来看,OSGi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非常不错,但是它在Java EE服务器端的应用才刚开始。到目前为止,OSGi的应用还只是局限于桌面应用和嵌入式应用。Spring OSGi项目也正在试图降低采纳OSGi的门槛,并将OSGi引入到企业计算领域,最终将加快这类系统的交付速度。各Java EE容器厂商已经在最新的产品中积极跟进了OSGi,并将它应用到这些产品中。可以预见,对于OSGi和企业应用的开发而言,2007年将是重要的一年。我们应该跟进这一重要的基础技术,并试图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研发工作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