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09-21T13:50:39.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 作者: 王硕
[导读] 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事业总部总工程师室 广东广州 地铁高架车站投资小、建设施工周期短、内部工艺系统简单、乘坐舒适性景观性强、运营维护费用低等优势。
王硕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事业总部总工程师室 广东广州 510380
摘要:地铁高架站作为大空间的一种公共交通建筑类型,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满足其不可变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可变因素。设计时应该严格执行以上这些原则性问题,充分挖掘其可变的、可发挥的因素,运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建筑材料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地铁高架车站的交通建筑、景观建筑的双重性格。 关键词:地铁高架站;设计思路
1.地铁高架站的概述及特点1.1 地铁高架站的概述地铁高架车站是指区间及站台架空于城市路面以上,以高架桥梁为走行方式的轨交线路车站。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是对城市公共空间集约利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节点。高架轨道交通建设经济效益显著,运行良好,将为城市的交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着快捷,安全,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的模式,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
1.2 地铁高架站的特点1.2.1 地铁高架车站投资小、建设施工周期短、内部工艺系统简单、乘坐舒适性景观性强、运营维护费用低等优势。
1.2.2 在城市设计中,轨道交通高架车站与周边区域的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是展现城市面貌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高架站的外立面丰富多彩,造型富有变化。因此,把轨道交通沿线各高架站点及其外部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的聚焦点,并对其出入口广场、街道环境小品、户外照明、植株绿化等等进行整体的美化设计,这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品质有相当大的作用。
1.2.3 高架区间景观的可视性。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架线路两侧的居民对桥梁建筑物的静态景观;另一方面是车上的乘客对城市街道的动态景观。车上乘客对街道的动态景观,是高架线路的一种优势。他能感受到不断变化着的景色中的运动和空间,加上产生的速度、流线,能够感知到城市道路景观的许多信息。高架车站将是为乘客较好的展现城市风貌的流动窗口。
2.地铁高架站设计标准与设计原则2.1 站区规划时以旅客站房为主体,树立车站建筑整体设计思路― ―将站房、站台、雨棚、旅客跨线设备、站房平台、站前广场、城市交通设施以及与站房相关的生产设备机房等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综合系统统一进行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客站房的主导地位。
2.2 重视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将站区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网络紧密联系、有机衔接,满足城市规划对站区所在地块的交通和功能要求,建立现代、方便、快捷的外部交通环境。
2.3 重点以旅客流线为核心,合理组织站区人流、车流和功能分区,使铁路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接驳与换乘方便、快捷、高效。
2.4 加强站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使站区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景观中富有魅力和特色的节点,塑造城市“窗口”新型环境形象,体现当今交通建筑“绿色与生态”设计主题。
3.广州轨道交通高架站设计思路与特点3.1 当前高架站设计的优缺点:3.1.1 优点:(1)以线路为单位,统一造型思路,求同存异;(2)对基本使用功能有相对应的设计考虑。
3.1.2 缺点:(1)为造型而造型,思路发散,形体不规则、曲线多;(2)尺度夸张,似构筑物而非建筑物;(3)造型少考虑底立面,忽略近视角效果;(4)以夸张造型代替比例推敲,缺少对材料和细节的考虑。
3.2 设计总体思路:基于地下车站工业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装修概念在地面建筑的延伸;通过统一造型元素母题的组合变化,形成一线一式的造型主题。
3.2.1 车站形体优化方向:(1)简化布局,缩小体形,各功能对应;(2)体量更轻盈,体现广州亚热带地域特色;(3)优化结构体系,减少结构节点;(4)采用本土材料。
3.2.2 车站功能构件优化方向:(1)细化构件;(2)选用适中雨棚等构件;(3)改善遮阳挡雨效果。
3.2.3 功能与立面的归纳提炼对高架车站形体进行更为简练的归纳,将其分成站厅模块(包括非付费区与付费区)、站台层模块两部分。使“功能与形式统一”这一设计原则体现更为直接,如图1。
高架站设计尚有许多方面值得注意。建议车道板厚度不小于300 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根据区间工程筹划,需要考虑架桥机、运梁车过站工况的方案必选,也可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北方地区除冰盐引起的腐蚀问题在耐久性设计时需特别注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及次内力的影响,结构很难承受,一般建议在基础设计时,使其满足不产生不均匀沉降,以简化设计,尽管基础设计增加投资,但对于整体投资、结构安全,这些方面十分重要。
4.结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乘坐地铁已经不仅仅是舒适、安全、快捷的简单需求,城际车站作为公众所使用的重要公共建筑,使其成为代表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多数公众很朴素的愿望。
建筑师的责任就是在完善地解决车站作为交通设施的功能性要求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民众的这一愿望。所以更是需要从设计方案上苦下功夫,从细微处着手,巧妙设计,使之与周边环境更为和谐。
参考文献:[1]陆姗姗.地铁站风亭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索[D].武汉理工大学,2012.(09)[2]蒋蓉,陈乃志.地铁风亭空间的功能与可开发商业空间研究——以成都地铁1 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为例[J].四川建筑,2013(26).[3]周轩.基于地铁站出入口综合利用的城市空间整合思考——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农业东路站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