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09-09 来源:汇智旅游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并且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朗读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学生课前或课外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是我们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倾听一首唐诗。 播放视频经典诵读《行路难》 孩子们仔细倾听 注意节奏感情 学生仔细倾听 评测工具:认真领悟 课前熟读课文 基本理清文章的大体意思 课后熟练背诵课文内容 准确默写 资料链接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与贫困学生了解 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孩子们下面让我们走进《行路难》深处,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读出韵味 1、找出韵脚 拖长读 (孩子们诗歌从开始就是韵文文学,平声韵回荡在诗词中,朗读韵脚时应(1)生1生2读:千 钱 孩子们全体参食 然 川 山······ (2)全体同学拿出手来比划着读,要求拖长再与,积极性非常高。韵脚能够拖长读,读整首诗词的时候,感情充沛,抑扬顿挫,效果明显。但有百分之二的孩子读不出味道,感情投入不够。 评测工具:个别读 齐读 与老师比较读 学生评价 该拖长再拖长,试一试,拖长。 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2、请学生谈一谈拖长读的感觉 3、平长仄短的读 (抑扬顿挫之感传达出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谁能用声音表达出这种美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句子展示一下。) (孩子们换一种方式平长仄短的读,再来体味什么感觉?) (1)自由读 (2)自我展示读 备注:边展示学生边做出相应的评价,逐步提高,将感情溶于朗读中。 读懂太白 1、用最简短的语言捕捉这首词的感觉 2、体会诗人的情绪是怎(孩子们我们用声音把自己融入到了诗词中,进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们试着用最简短的语言捕捉这首词的感觉。) (1)同桌交流 孩子们的词语丰富,每位同学都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情感。 评测工具:单独概括词语 读懂太白 样展开的? (随时点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孩子们展示 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展示交流的比较全面,抓住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忧愁,停杯投箸。欲渡黄河冰塞不可渡,将登太行雪满不可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等句子具体剖析。个别同学读的时候韵味还----金樽美酒玉盘珍馐, 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忧愁,停杯投箸。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茫然深沉无所适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不可渡,将登太行雪满不可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冲开险阻。) 3、回首李白 (1)【把酒言太白】 (孩子们老师也发现一个细节,杜甫曾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与酒是密不可分的。) (1)同桌交流 (2)孩子们展示 学生们齐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稍欠一些。 《将进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评测工具:讨论程度 品析到位 表达流畅 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 读懂太白 (2)【仰天歌太白】 (而今是何等愁,让拥有诗仙美誉的李白停杯投箸呢?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3)【抑郁说太白】 (孩子们就是这样一个自信狂傲,踌躇满志的李白,42岁到45岁,3年的长安生活如何呢?学生谈,老师补充。)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才高志大之人,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他二十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 嬉笑牵人衣。 《南陵别儿童入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学生们齐读 (学生谈读出怎样的李 孩子们能够透过诗文准确的捕捉到信息。精炼的概括出李白性格。 评测工具: 白---胸怀大志 自负) 学生准确的概 括 (学生谈—踌躇满志 自信狂傲) 一个学生代表读 学生准确朗读 评测工具:个人读 读懂太白 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 孩子们讨论热烈,能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能够体会到心中的矛盾,面临的困难,掌握率为百分之九十五。 评测工具: 同桌交流展示 评测工具: 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朝野里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4)【再现李白】 (孩子们这样一个自信 现在你能否用自己的语狂傲之人,没有被重用,言表达这种伤感吗? 受到排挤,尽管曾经受到公主引进、御手调羹、翰林供奉、贵妃捧砚的礼遇,但是个人志向无法实现,千丝万缕的情感化为一个字“难”) (李白的愁绪在他的很同桌试着添加潜台词 行路难 难( ) 行路难 难( ) 多歧路,今安在?( ) 多作品中得到展现,例: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洒脱颂李白】 (诗人李白沉浸在这种链接:《梦游天姥吟留别 》愁绪中了吗?哪句能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现出来?学生共同读,事东流水。 小结:李白的浪漫主义是用最响亮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那份自信。) 学生共同读 有其丰富的生活基础的,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荡的感情是如此的变化莫测,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能把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处理得灵活洒脱,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恐怕也只有李白能做到这一点。 诗文漫步 孩子们采用学习诗词时,采用这样的方法自学我们要 抑扬顿挫 朗读 凝练概况 内容 诗歌意境 悠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并且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句子并阐述理由。 1、学生自学 2、展示交流 孩子们自学两手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见解。百分之十的孩子可能表达不够流畅。 评测工具: 赏析句子谈论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抑扬顿挫 朗读

凝练概况 内容 诗歌意境 悠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学情分析

《诗五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我所执教的第二课时共有三篇文章,李白的《行路难》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思维能力日渐成熟,分析问题的角度由七年级的单一性变得角度多变,但是对于时代背景较强的诗词来说领悟能力稍弱一些,这三篇文章时代感都比较强,也就是说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也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很难深入文本。执教中让学生们懂得诗词中的大意并不难,但是要做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并且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确实有一定难度。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我针对学生实际,先在课前让学生们熟读课文,能够大体理解诗的大意,以便在我的引导下能够尽快的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所以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首先精选了古典韵味十足的《行路难》朗读视频,把文本形象直观的再现出来,这样为情感的深入做好铺垫。此时如果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我想孩子们的情感会放不开,古典诗词的韵味诵读不出来,那么整堂课就会很沉闷。所以我首先引导孩子朗读韵脚,进而抑扬顿挫的朗读全文,这样感情不受禁锢,放得开,自然能发之于外。在激发起学生情感共鸣之后,出示与酒相关的诗词,逐步引出时代背景,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水到渠成。最后通过补充潜台词的放式,让学生们进行角色体验,一是为了让学生们体验作者情感,二者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把对课文的理解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之上,加上课外的拓展延伸,内心的还原,我相信学生会融入其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目标指向 评测练习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第一环节:导入,交流自己的收获,侧重于小结和诗词朗读以及学习诗词的方法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有感情的熟练背诵课文,并且测试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重点是对这首诗的感情理解。 1、有感情的熟练背诵课文 2.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文章内容背诵熟练,但有百分之五的学生背诵时感情不到位。 通过交流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化为自己理解。 小组交流并做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题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准确无误的做答,但发现个别学生修辞掌握不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2、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 《己亥杂诗》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 鉴赏题学生们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注重答题格式,但是百分之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二十的学生,(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只停留在表层,修辞能打出来,但是内容分析时语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言表达欠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能表现出来 第三环节:同桌合作有感情的背诵诗 通过合作背诵, 检测每一个学生对于重点诗 通过刚刚的练习,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文章内容背诵熟练,但有百分之一的学生背诵时感情不到位 词的掌握情况, 作为老师能够真实的摸清掌握情况。 同桌合作有感情的背诵诗 第四环节:与《拟行路难》对比阅读,升华主题 指导学生发现两首诗的异同 《拟行路难》对比阅读,从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抒发感情等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感触。 表现手法学生们头脑中都有明显的概念,但是抒发的感情发面《拟行路难》把握不是很准确。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首诗选择其中一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诗五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五篇文章共同承担着传递中国古典诗文美的任务。《诗五首》是一束古代诗歌的集锦。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出仕无路的悲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教学本文除了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主要内容之外,还要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诗五首》鲁教版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4、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5、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行路难》语文版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第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30课第二首,《己亥杂诗》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0课第四首,语文版的安排方式可以看出这三首诗词从认知规律来说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行路难》为最难感知的一篇。因为安排的年级高低不同所以他们的训练重点各有侧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重在有感情朗读,基本理解诗意,《己亥杂诗》除了上述的训练重点外,关联了时代背景,《行路难》从读到内容到时代背景到自我评价,需要学生全面感知。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诗五首》中的第二课时这三篇诗词,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诗词韵味无穷,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以,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适时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一、调整、整合教材,抓住最难理解的《行路难》,总结诗词阅读方法,授之以渔,自学其余两首。二、深入挖掘补充教材,

找准教材的关键点适时补充材料,设计潜台词激发学生的想象,渗透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三、拓展文本的厚度,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特点,把教材确定为2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评测练习

《行路难》

1、有感情的熟练背诵课文

2.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合作有感情的背诵诗 6、课下实践作业:

《拟行路难》对比阅读,从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抒发感情等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感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2、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 《己亥杂诗》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诗言志,实际上就是传情,情又通过可感的意象来表现。在课堂上我如何让孩子们通过意象,感悟作者的情呢?我又怎样把自己的已知转换为孩子们的新知,让孩子们的意识受到触动懂得怎样读诗解文呢?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着每一个细节,最终决定从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为切入点,采用步步深入的方式走进《行路难》。从教学设计到走入课堂与孩子们共同解读,有许多的想法,今天记录下来,以促使自己提高。 一 循序渐进,情寓于中,发之于外。

有位教授曾说过:传统的诗学说,在心为志,在心有志。这些话起初不是很明了,后来倾听一些公开课,自己边听边思考忽然顿悟了,领会到了其中的要旨。也就是说古诗词教学讲究的是一种韵味,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进入艺术的殿堂。所以我是这样层层启发诱导的:首先精选了古典韵味十足的《行路难》朗读视频,这样为下面做好铺垫,此时如果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我想孩子们的情感会放不开,古典诗词的韵味诵读不出来,那么整堂课就会很沉闷。所以我首先引导孩子朗读韵脚,并引导孩子们拖长再拖长读,我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孩子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韵脚是需要拖长朗读的,再者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情调动起来,溶于文本中,寻找作者感情上的共鸣,感情不受禁锢,放得开,自然能发之于外。课堂上环环相扣,层层

深入,我感觉效果不错,这样也为下面自己喜欢的语句的展示充分做好了铺垫,自然实现感情上的过渡。我想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接下来的朗读中,我的学生们对于感情的把握很到位,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记得执教《海燕》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自己觉得过于零乱,学生的朗读韵味出不来,越出不来我就越引导,结果感觉老师一直在说。而现在这种处理方式,做好情感上的铺垫后,放手让学生去读,一次次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感悟,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老师范读,学生们自然受到熏陶,投入自己应有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自然走进文本,读懂李白.这一环节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请你用最简短的语言捕捉这首词的感觉。(生:悲伤、忧伤、惆怅、凄惨)二问,体会诗人的情绪是怎样展开的?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展示交流的比较全面,抓住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忧愁,停杯投箸。欲渡黄河冰塞不可渡,将登太行雪满不可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咏叹,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等句子具体剖析。进一步引导出他的这种情怀与曾经有关。此时还原李白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词,让学生感知李白的性格和感情。接着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孩子们懂得这样一个踌躇满志,狂傲自负之人在长安三年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此时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李白的那种难。在此基础上同桌试着添加潜台词 行路难 难( ) 行路难 难( )

多歧路,今安在?( )

语气语调得之于心,同学们通过现场模拟,对于情景的还原自然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感情。通过补充潜台词,让学生自然进入情境,同时印证了教授说的:感情是主要的,感情丰富就有想象。这节课的这种设计让学生们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思想碰撞,并让这些碰撞产生必然的效应。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渗入”,即经过分析、理解感染学生们的心灵,陶冶学生们的性情,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体味,悉心研究,让人物在我们学生的心中自然活起来,和心灵对话,从而与文本融为一体,达到 情寓于中,发之于外的效果。

二 用技巧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同时出乎其外,尽量体现出解读是无限的,但是又是有界的。 记得一次培训会一位朱老师说:我们要用让学生体会写作时的情怀,用技巧引导学生说出来,让学生跳进去,但是跳进去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不会跳进去出不来,

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固定模式去批判现实,那样学生就会跳进去出不来了。我们要学会用文学的东西解决文学。对于朱老师的这段话我感受颇深,在阅卷的时候,一些浅显的课外阅读分析题,学生只要看到有关“光”“灯”的意象,学生们的思维就跳不出革命的希望,人民的希望等字眼,学生们就是跳进去出不来。这其中的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很清楚,因为我们平时给学生总结的规律太多,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感性思维。这何尝不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痛苦呢?我们确实应该用文学的东西解决文学,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解决呢,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努力做到这一点。第一: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用李白的诗作引导孩子们读懂李白。第二:当学生基本领悟了难之后我补充李白进宫后的生活,公主引荐、韩林供奉、御手调羹、贵妃捧砚,这么奢华的生活,为什么还是难过悲伤呢?本环节在学生读透的前提下,我跳出文本,从而使这种解读更深入,让学生更能领悟李白的难,难在何处。所以设计了潜台词这一环节,从课堂效果来看,我感觉孩子们通过对语,确实加强了理解和感悟。第三:通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等诗句让孩子们认识到,诗人的感情会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能把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处理得灵活洒脱。懂得李白的艺术风格。

用文学解读文学可以扩大学生们的生活视野,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 ,当解读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展开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智慧与智慧的“对话”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幽暗晦昧的疑雾中步入豁亮显达的境地,我们的精神就能感受到一种通明世相的满足与快意。我个人认为文学解读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 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这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平等参与、平等对话,达到了一种“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的一种境界。 反思自己的课堂,还有些许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再设计一个小环节:改一改品心境,停杯投箸不能食改为“难以食”能行吗?从“不”和“难”两个字具体品味,领悟其妙处。

二、通过一次次还原,一次次领悟,让学生体会到了诗句中传达出的情,此时应让学生们再读一遍课文,我想那时孩子们的情感会更加自然,进而引导当堂背诵。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三、从我课堂上来看,我自觉不自觉的还是关注精英们,一节课有的某位同学或是几位同学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展示较多。

通过这个活动,我深刻领悟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

我将在属于自己的教育原野里,立足课堂,辛勤耕耘。承载着希望,去超越心中的梦想,让课堂文化之蕾次第绽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第二课时课标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 (一)阅读目标:(1、4、5、8、11)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1、2、5)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

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诗五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所选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五篇文章共同承担着传递中国古典诗文美的任务。《诗五首》是一束古代诗歌的集锦。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出仕无路的悲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八年级学生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期,思维能力日渐成熟,分析问题的角度由七年级的单一性变得角度多变,但是对于时代背景较强的诗词来说领悟能力稍弱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加强。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还停留在研读材料层面,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还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同时注重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互相启发,纠正偏颇,弥补缺漏,做一点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八年级的阅读教学真正发挥他的过渡作用。 三、《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以及学生的心里、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并且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朗读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