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总的来说是两个概念(雕 与塑)。一个加法一个减法。所谓的雕是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二、雕塑的种类
1、按基本形式分包括,圆雕,浮雕,透雕 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包括高浮雕与浅浮雕和线刻。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1
2、按雕塑的艺术语言形式分:具像和抽像
三、雕塑的功能
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①、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②、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③、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
④、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这类雕塑也是从你的私人空间如“台灯座”,到公共空间如“游乐场”等无所不在。
⑤、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但不管怎样它都给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并保证了人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
以上所说的五种分类并不是界线分明的。现代雕塑艺术相互渗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如纪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装饰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陈列性雕塑
四、雕塑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石雕、木雕、锻铜、铸铜、不锈钢、玻璃钢、玻璃、冰雕、雪雕等
五、宗教对雕塑发展的影响
在西方,主要以中世纪时期(也叫中间时期),它所包括的范围是从古典时期结束起,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这一漫长的日子被基督教统治着,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术。
在东方也产生了一种宗教——佛教。佛教诞生在印度,佛教的诞生也带动了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雕塑的发展。就佛教雕塑而言,印度人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
六、怎样去欣赏雕塑品呢?
首先不要用欣赏其它艺术的眼光去看雕塑品。它们都是艺术,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不能互相代替的特点。只有用雕塑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去欣赏,才能认识雕塑艺术的、感到雕塑品的美和丰富的意境。雕塑是立体的,要从各个角度去看,要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照耀下去看。每个侧面,每一光照的变化,都构成一个意境,一幅画面,可供欣赏。其次,题材及灵感是创作起点,它决定作品的形式和艺术处理。但最主要的是作者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为了突出主题,作者对于自然形象要有所夸张、有所精简和概括,以加强形式感。因为欣赏雕塑品,是从作品的形式上感到和体会到作品的意境的
3
七、雕塑艺术大师及其作品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9年创作的这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501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立。米开朗基罗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
《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1498—1500年,高约174里米,大理石。是米开朗基罗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一件邮局是惟一由米开朗基罗亲手刻上自已名字的雕塑。
《被缚的奴隶》及《垂死的奴隶》米开朗基罗为尤里乌斯二世陵墓制作的两个完成了的“战俘”像,按照最早的设计图,雕塑家讲划为这座陵墓制作20座立像,最后只完成了这两件。
《大卫》1501-1504年,高410 厘米(大厘石)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努力,米开朗基罗完成了雕像。他称为〈〈大卫〉〉。从佛罗伦萨教堂搬动到韦吉奥宫前用了4天时间,把雕像台到阳台上,则又花了21天时间。
奥古斯特·罗丹:
4
(Auguste Rodin1840~1917)
是一位影响力从法国遍及全欧洲的现代大雕刻家,他和印象派画家属同一时代出生,在他的雕刻艺术中,印象派和象片主义的要素同时并存。罗丹的作品,最大的特征是追求探索人类内在表现,全部以人体做主题,不仅雕出躯体轮廓,同时也把血与肉,神经与骨髓生动有力的刻画出来,予人强有力的感动。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青铜时代:高175厘米,铸铜。是罗丹的早期作品,原名《被征服者》。描述了一个裸体的男青年左手握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事物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住自己的头发,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后来,作者决定把棍子去掉,并易名为《青铜时代》,为雕像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思想者:200厘米,青铜。是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的装饰雕像。是以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神曲〉〉为题材的〈〈地狱之门〉〉中的一尊坐像,他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可能象征着诗人但丁,也可能象征着罗丹自已。从雕像中,人们似乎可以读出他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纯真与淫邪的思索。
5
三个影子:98*90*50厘米,青铜〈地狱之门〉〉中的一尊。据说,在这三个一模一样的男人中,最左边的一个是人类的始祖亚当,而其他两个是亚当的影子。他们垂着头,好像在无可奈何地聆听着上帝的审判。他们那大幅度歪扭的身躯和向一侧用力的头,显示出精神和肉体上的重负。然而他们那宽厚的肩膀和健美的肌体,却展示着内在的生命与力量。
加莱义民:高约230厘米,石膏。是法国表彰英法百年战争的民族英雄的纪念碑。
巴尔扎克像:高约300厘米,青铜。是罗丹一生中最后一座伟大的雕像。
马约尔:
法国雕塑家,画家。1861年12月8日生于滨海巴纽尔斯,1944 年 9 月27日卒于同地。早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画。最初从事织锦画设计,画风有P.高更的特点。视力减退后转向雕塑创作,代表作《地中海》。特别注重体积感和厚重感,造型语言洗练、概括,在庄重沉静中表现出一种紧迫感和力度 。他的人体雕塑浑厚雄健 ,杰作如《空气》、《河流》、等均被认为是前无古人的作品。他所创作的纪念碑雕塑,更是别开生面,用桎梏着的富于动感的女人体来表现革命者斗争精神的《在枷锁里的行动》和1929年为纪念塞尚而设计的纪念碑,都是其代表作。他也是插图画家,为维吉尔、奥维德等作家作品所作的插图,是版画史上的传世之作。
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河流》是他用女人体来比喻大自然的一系列雕塑作品之一。这是马约尔晚年的作品,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河流”的主题也是通过一个丰满健壮、线条圆润的女人人体来表现的。她侧卧着,双腿一前一后自然的弯曲着,右手微微向上,脖子与头几乎成一条直线向下垂着,神情欢乐而陶醉。腹部结实、大腿粗壮、头发浓密,完全不是那种苗条纤弱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似有着无限繁衍能力的大地
6
之母的形象,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充满了健康的美感。《地中海》右手支持着身体,左手向前托着低垂的头,神态含蓄而安详,如同坐在地中海的海滩上,低头瞑想。作者有意减少了人体身上细小的凹凸面,自然光照上去,明暗起伏很弱,这种大弧度转折的体面,使人体显得皮肤光滑丰腴,充满茁壮的生机,象地中海一样,虽然表面平静但内里却蕴含了无限的生命和永无休止的律动。
布朗库西:
罗马尼亚裔法国雕塑家。1876年2月21日生于霍比塔,布朗库西(1876——1957),罗马尼亚雕塑家,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罗马尼亚奥尔特尼察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是个牧童,学过传统木雕。1898年人布加勒斯特美术学校。1904年,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波嘉妮小姐:1913年,高43.5厘米,这是一件最著名的人像雕像。这件铜雕的椭圆形脸庞,大眼睛和用手托腮的动作,与波嘉尼自画像十分相似。布朗库西用优美而和谐的线条突出了女画家的主要特征,使雕像具有一种迷人的力量。
空间中的鸟:1927年高118厘米,青铜,在这件表现鸟的作品中,作者完全摆脱了鸟的自然形态的限定,将其简化成一个像是被拉长了的感叹号,然而却又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空中飞翔着的鸟的最本质的形式,流线形的造型简洁凝练,加之材料本身光滑明亮的特质,使整件作品富有张力和动感,赋予观众以无限的想像空间。
亨利摩尔:
1898年—1986年,是国际艺坛备受推崇的现代雕塑大师,他的作品除了具有深刻的
7
艺术内涵和观赏性外,更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很强的装饰和美化环境作用
卧像:长32厘米,1939年。这一造型奇异的《卧像》是表现一个裸体女人斜卧的姿态,躯体完全被“空洞”化了,凹面与凸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但虚实中仍给人以真实的联想,底座与腕、臂之间都留出空间,手臂中段高高地隆起,腹部是一片圆盘状的几何体,两条弯曲的腿是如此强健有力,提示着一个母性的力量。
国王与王后:1952—1953年高161厘米,此件作品是利用自然界的岩石形态作出来的,也像岩石一样都穿了洞,造成一种虚幻感。头部虽然像岩石一般,但不失国王与王后的威严和高傲,仍保持着一国之王的高雅风度。
贾科梅蒂
(1901~1966),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画家。1901年10月10日生于博尼奥,1966年1月11日卒于库尔。早年画过素描和油画,成就最大的是雕刻。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贾科梅蒂的绝大部分雕塑品,反映的人类形象也是细长甚至可怕的。他们被表现为直立的、打招呼的或大步行走的样子。他们常常表现为在移动,且似乎有一种目的。作为二战后欧洲雕塑创作中最强的一位,贾科梅蒂的重要性在于: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视觉和哲学源泉,他强烈地驱使自己去抓住他在外部世界感觉到的瞬息即逝的幻觉,以及要完整的反映人类形象的需要。
《战车》
一个被极端拉长的男子像一具骨骼似的竖立在两个车轮中间,凹凸不平的表面使雕像更显脆弱,仿佛一个影子。在这里,贾科梅蒂放弃了充实的块面结构。代之以细长的几何
8
线性造型。因为在他看来,人体不过是生命抽象的外在象征,一种内在的“空无”是没有形迹的,是无法用体量去真满的。他通过变形以及肌理效果的制作等手段创造出一种全然不同以往的雕塑形式和形象观念。细若游丝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慢慢向四周渗透的仿若隔世的氛围。将虚无与实在融为一体,即使观者获得一种奇妙的感受,又与观者保持着一种心理距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及生命意义的哲理思索。
森林,七个人体和一个头像的构图:57*46*58厘米 青铜
这件作品的人物在感觉上所造成的效果如真人大小,而实际上它们的尺寸很小,同时,整件作品萦绕着贾科梅蒂作品所特有的那种不安和不可抗拒的孤独情绪,如幽灵似的修长人物形象更使人感受到一种仿佛处于末世的孤寂与焦虑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