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处不在的能量(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24-07-16 来源:汇智旅游网

15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资源,获取能量及其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案例背景分析:

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将小学阶段的能量表现形式及其转化进行汇总整合。活动准备中,学生搜集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资料和事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使用自己带的实验器材,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生活中,有的能量转换比较复杂,为此在自由活动中和拓展活动中都安排了这类现象解释。

教学过程描述:

一、以生活经验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物体工作离不开能量,欣赏老师的短片,看是这样吗?

(教师播放音像资料:宇宙、太空、地球、地表、地下不同层面的物体需要能量、释放能量的现象)

(学生回答)

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工作需要能量的小例子,谈一谈。

(学生自由谈)

物体蕴藏能量,教师资料从大的方面展示能量,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举出能量的例子,提升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二、进行探究活动

1.认识生活中的能量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能量的图片资料,它们的表现形式如何,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的能量表现形式可能各种各样,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指定一人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交流)

(各小组交流,提示学生别的小组已经交流的,不再交流,完善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

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意在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获得的信息,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以利于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小组交流要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介绍出更多的关于能量存在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料。提示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工作时需要的能量进行归类,将具体的描述变成抽象地概括,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看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能量的表现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风能等等。

2.探究能量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可真多,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学生回答)

发光的灯泡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

(小组研讨,课堂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间转换形式))

【这一活动指向为学生充分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对能量间的转化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了能量,人类和自然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猜想)

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了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运动。

能量之间是怎么转化的呢?想不想亲手实验一下?现在请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老师下发的表中。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格记录结果。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

 

我的做法

能量转化

我的发现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加深对能量相互转化的认识。

刚才我们研究的能量转化是比较简单的,现实生活中,有的能量间转化比较复杂,例如: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的转化,你能不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从两方面认识(1)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磁能(电磁波)转化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万物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可能用能量间的转化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延伸到课下。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能量间转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留心观察,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量转化,生活中处处有,就看你有没有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习提高

体会与反思

本节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人文性。整个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

本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能量的课件,此课件声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激情的投入状态,学习完全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

在探究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更放松地参与科学探究。

2.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在确定了探究主题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乐于自己当家作主,愉快地投入到探究当中去。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究中去了。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过程中,我也没有刻意的、生硬的指导,让学生成了科学学习的主人。

3.注重了探究活动的细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如学生在交流实验结果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补充,使结果更加完善。而学生的补充和建议,实际上是一些琐碎的细节。科学课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一处提到细节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体会出对此的重视,探究本身就是一项事无巨细的事情,只有细节问题掌握好了,才能保证实验、观察的顺利进行。在执教本课时,力求在完善每一处细节问题的同时,通过教师典型暗示等方法成功的避免了细节问题的琐碎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探究不再是被动的,而变成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探究活动如同春雨润物一样融入了学生的科学学习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