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回顾与现状思考

2024-07-16 来源:汇智旅游网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回顾与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显著发展,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则成为大势所趋。全科医学作为面向基层的,整合临床、预防、康复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其服务范畴覆盖整个人群健康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可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综合化的保健服务[2]。全科医生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守门人”,该群体的出现弥补了生物医学模式高度专科化的不足[3]。“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的规划被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正式提出,尽管我国各地政府、医学院校和相关医疗机构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了部分成绩,然而总体情况仍然差强人意[4-5]。笔者针对我国全科医生人力资源及培养现状作一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全科医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需求

全科医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则是在2011年6月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预计到2020年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竭力使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2011年国家发改委的规划,预计中国需要30万~45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达到10万,存在着非常巨大的缺口。除了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外,全科医生整体的学历和职称也普遍偏低,收入低于临床专科医生,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故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存在严重人才流失现象,上述情况极大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6]。

2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2.1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后逐渐出现七年制及八年制的研究生医学教育。随着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广泛,2011年我国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努力探索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目前主要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岗位培训以及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试办“5+3”模式等三种形式。

对于转岗和岗位培训的内容,除了基础医学和全科医学外,应重点关注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整个培训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然而短期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5+3”模式:先进行五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接受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者可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类形式,但目前这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培养的形式、内容及年限等尚无统一标准。这种培养模式在短时期内无法看到成效,长此以往则会慢慢突出其人员稳定、医生素质较高的优势。

2.2国外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及美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开始较早,故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和培养体系,教学目标明确,培养计划保持连贯性且正规化,也有着严格的导师带教制度和定期的考核制度。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教育大致分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学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三个阶段[7]。虽然国情的差异致使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这些国家的培养模式,但是可以适当地借鉴和学习。比如我们探索的无论是“5+3”模式还是“3+2”模式,均是强调了毕业后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全科医生培养向毕业后教育转变。

3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努力探索和完善全科医生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全科医生,获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一些新的问题也渐渐呈现出来,以下作一简要论述。

3.1

医学院校教育基础不牢我国目前设立全科医学专门教学机构的高等院校并不多,全科医学在医学院校中受重视的程度普遍较差,但全科医学的在校教育绝对需要受到高度重视[8-9]。对于培养合格全科医生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10],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师资不足及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的普遍现象,由于个人发展、待遇等问题,还存在全科医学师资流失的现象[11]。

3.2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

连续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贯穿于整个社区卫生服务过程当中,故全科医生除了要掌握医学知识,也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甚至宗教知识等[12]。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训中大多缺少相关内容,不利于

全科医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3.3对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尚未得到广泛重视。由于基层医疗人员对医疗卫生改革趋势了解不够,有重实践、轻理论学习的倾向,此外也存在工学冲突、缺乏激励等,致使其对继续教育有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质量[13-14]。

4思考及建议

4.1强化配套政策和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十分紧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从而培养出接受过正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全科医生队伍。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树立全科医学教育的主流地位。妥善合理解决全科医生培养中的问题,依靠政策和制度来确保政府、院校、单位及个人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凡是涉及全科医学教育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密切配合,以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质量[15]。

4.2建立系统培养全科医生的机制对于全科医学教育来说,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体制机制来确保这个任务的顺利完成。首先,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把学校教育作为重点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毕业后教育(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全科医生是卫生服务的主导力量,其培养主要以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模式为主,这些模式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毕业后教育在全科医生的培养中具有关键性的角色[7]。其次,高等医学院校应遵循全科医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将基层医疗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内容纳入核心课程[16]。重视全科医生工作理念与全科医学理论融合、全科医学教学与实践融合。第三,严格标准,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考核的同质化。在英国全科医生要经过“5+2+3”的规范化培训(5年本科教育,2年基础培养,3年规范化培训)。英国全科培训大纲对全科医生的要求特别严格,每五年要进行重新注册认证,其中的项目包含成本效益、最新进展、投诉及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等[17-18]。

4.3合理安排全科医学培训内容

建议在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前,针对学员的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调查分析,尽可能科学安排和设计培训内容,能够因人施教、因地施教、按需施教,从而快速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技巧、提升专业技能,达到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19]。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启发式的全科医生培训。在英国,全科医生培养则贯彻“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带教老师每次上课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根据学生来选择个性化教学方案。带教过程中采用开放性、鼓励性、引导性、启发性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带教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全科医生的角色扮演,即轮换扮演不同角色,相互点评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和改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18]。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在相关政策指导及政府资金资助条件下,利用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借鉴国外全科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全科医生带教师资进行系统的培训,尽快建立相应的考核认证制度,同时提升全科规培带教老师的带教技巧和水平[11-20]。

4.5重视继续医学教育

首先,要探索开展多途径的教学形式,发展远程教育。其次,要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按照不同学员的需求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激励措施。再次,科学管理,加强统筹,尽可能减少强制性和重复培训。最后,要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兴趣,以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培训,只有这样,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4.6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我国全科医生目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全科医生职业存在着“三低一缺”的特点,即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积极性低,缺少完善的培训体系。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等经验,从全科医生的工作条件、执业环境、薪酬福利、考核评价以及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为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5小结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是国家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也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为了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培养全科医生的体制和从业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早日实现我国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目标。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