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诉讼案件有不同的申诉途径和期限。民事案件可向原审或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期限为判决生效后两年;刑事案件需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提出申诉,期限也是两年;行政案件则需按行政诉讼法规定提出申诉,同样是两年。
法律分析
首选要看是刑事、民事、还是行政诉讼。对已经终审判决,案件就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的称之为“申诉”,不是上诉,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案件被告两审终审制。
1、如果是民事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2、如果是刑事案件,就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申诉。期限同是两年。
3、如果是行政案件,就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出申诉。期限同是两年。
拓展延伸
法院二审判决后是否存在其他司法救济途径?
在法院二审判决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仍然存在其他司法救济途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要求重新审理案件。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向国家赔偿机构申请国家赔偿,或者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司法救济途径和条件可能因案件性质、法律规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当事人在决定是否继续上诉之前,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对于已经终审判决的案件,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诉。对于民事案件,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的两年内;对于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申诉的期限也是两年。在二审判决后,当事人仍有其他司法救济途径,如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申请国家赔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以及通过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在决定是否继续上诉之前,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