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杀人未遂的刑罚根据《刑法》第232、233、234条确定。故意杀人者可判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判3-10年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者可判3-7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者可判3-10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者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法律分析
行为人投毒杀人未遂的,会这样判刑: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投毒杀人未遂怎么判刑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主要依据刑法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投毒杀人未遂罪是指故意投毒,企图杀人,但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行为。根据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必须具备故意投毒和企图杀人的主观故意。对于投毒杀人未遂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罚,依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法律对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犯罪手段、危害后果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合理界定和刑罚适用。因此,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犯罪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和评定的。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主要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投毒杀人未遂犯罪,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必须具备故意投毒和企图杀人的主观故意。根据情节轻重,可依法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法律对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犯罪手段、危害后果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合理界定和刑罚适用。因此,投毒杀人未遂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犯罪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和评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四节 数罪并罚 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