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亚会用萨尔特人称呼突厥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3:03

在11世纪的学术著作中,"萨尔特"一词首次崭露头角,源自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这个源自梵文的词汇,如"Sarthauaha"或"Sarthalaha",被*东方学家B.B.拉德洛夫翻译为突厥语的"Сартпау",意为"大商人",这促使他推测其可能源于印度语。此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萨尔特"的含义随时代变迁,适用于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从最初的商贾,到12世纪的伊朗语民族,再到13世纪蒙古人对采用坎儿井农业的农民的称呼,再到15世纪对波斯人的称谓,甚至在16世纪成为征服者的通用名,无论其原籍为何。

对于中亚游牧民族,无论是操突厥语的乌兹别克人还是讲波斯语的塔吉克人,他们都将定居的居民统称为萨尔特人。然而,沙皇征服中亚后,*人种学者发现这个词与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人存在显著差异,开始将其用于指代失去原部落标识的定居突厥语居民,同时也用萨尔特这个词来区分喀什噶尔维吾尔人和伊犁维吾尔人,前者被称作塔兰奇人。巴尔托尔德的解释揭示了这一历史变迁:“七河地区的大部分群体,实际上源自18世纪从喀什噶尔迁徙至伊宁的萨尔特人后代,即塔兰奇人。”

然而,到了十月*之后,中亚的定居居民对"萨尔特"这一名称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们视其为侮辱,因此这个曾经广泛使用的词汇逐渐消失,不再被他们所接受。这段历史的解读,反映出"萨尔特"一词在中亚文化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它在民族认同和历史划分中的微妙作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